我要咨询
微信咨询
QQ咨询

动态资讯

最新鲜的新闻资讯,精彩活动实时掌握

公司联系方式

重庆宽象科技有限公司

公司电话:13896151615

邮箱 :kuanxiangkeji@kuanx.cn

公司地址:
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38号3幢12-17

扫一扫

资讯抢先了解

关于印发《重庆市加快推动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助力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工作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的通知

发布者:宽象知识产权

发布时间:2024-03-21

浏览量:188

关于印发《重庆市加快推动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助力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工作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的通知

渝经信融资〔20246

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

关于印发《重庆市加快推动“科技产业金融

一体化”助力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

建设工作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的通知

各区县(自治县)经济信息委,两江新区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、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,机关有关处室,有关金融机构:
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的要求,以及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精神,加快推动我市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一体化,市经济信息委研究制定了《重庆市加快推动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助力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工作方案(20242027年)》。该方案已经市经济信息委2024年第6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落实。

特此通知。

   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

      2024313

(此件公开发布)

   

    

重庆市加快推动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

助力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工作方案(20242027年)
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的要求,以及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精神,加快推动我市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一体化,助力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,结合我市实际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
一、工作思路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,深刻领会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的要义,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,以加强科技创新为原动力,以金融服务为支撑,坚持“产业跟着战略走,科技跟着产业走,金融跟着科技走”的原则,通过平台搭建、成果孵化、项目支持、政策体系以及金融服务等路径,运用科技驱动、资金投入实现产业的规模驱动和成本驱动,有效结合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,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,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,助力我市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。

二、工作目标

2027年,制造业融资额新增500亿元以上,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比重提高至10%以上。组织项目路演活动20场以上,基金支持硬科技企业50家以上,境内外上市制造业企业累计100家以上。

三、重点任务

(一)开展科技企业孵化、成果转化协同行动。

1.搭建企业孵化平台。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、众创空间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,完善创业孵化、创业辅导和创业支撑服务体系。

2.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。提档升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,推动有条件的区县建立专业研究院,打通“项目遴选、小试中试、产品上市、生成企业、中试制造、推向市场”通道,形成“总院+专业研究院”的成果孵化和产业生成体系。

3.支持引入高水平研发机构。鼓励世界500强、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及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我市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,对其能力提升项目给予支持。

4.配套专业团队和科技资源。吸纳聚集一批懂产业、懂生产、懂财务、懂市场的专业团队,与项目拥有者合作,“公司化”推进项目孵化。整合科技资源,为项目提供工业设计、检验监测、专利标准、中试生产、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。

(二)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构建行动。

1.实施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”计划。重点围绕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,聚焦产业链短板和空白,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“揭榜挂帅”、赛马比拼制度。着力提升基础部件、核心元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创新能力,加快推进产业链布局重构。

2.打造产业链“强引擎”。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,通过“企业吹哨·部门报到”、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精准的支持和服务,助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。推进“大手牵小手”大中小企业融通行动,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,优化升级“渝企零距离”供需对接平台,构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、产能共享、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协作生态。

3.打通产业迭代升级闭环链条。聚焦数智科技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、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支持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共建一批专业型技术研究院,构建从科技研发到用户反馈的迭代升级闭环链条,推动企业实现创新自我驱动。聚焦元宇宙、量子通信、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,组建成立营销服务中心,拓展数字化变革应用场景,提供从小试、中试到量产、迭代的场景服务,以数字赋能助推产业升级。

(三)开展优质企业培育支撑行动。

1.构建硬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。推动科技型企业沿“初创型企业—科技型中小企业—高新技术培育企业—高新技术企业”路径成长,分梯次建立培育库。建立中小型硬科技企业帮扶库,推动入库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三年“倍增”,优秀入库企业实现做大做强上市。

2.加快培育独角兽、瞪羚企业。聚焦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,建立健全独角兽、瞪羚企业挖掘、培育和服务机制,加快育成一批技术新、成长快的瞪羚企业,重点支持一批综合实力强、市场价值高的独角兽企业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后备力量。

3.打造典型示范引领。组织开展独角兽、瞪羚企业、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、重庆企业创新示范案例、树立质量标杆等认定评选活动,以点带面,通过示范引领加快培育优质企业。

(四)开展金融多维度赋能行动。

1.推动产业基金赋能产业链。充分发挥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作用,积极对接国家大基金、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等国家产业基金,以“直投+子基金”的模式运作,投向重庆先进制造产业集群,更多侧重“投产”(产业链)、“投小”(中小企业)、“投早”(初创企业)、“投绿”(绿色低碳项目)和“投硬”(硬科技企业)。谋划高新技术研究子基金,投早投小投前沿,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,帮助科技成果实现工程化到产业化的转变。

2.创新科创类信贷产品。充分发挥制造业金融服务评价等机制作用,引导银行机构创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、科技补偿贷、人才贷等金融产品,将企业无形资产形成企业“身价”,引导银行机构投放理念从“物”向“人”转变,从“看抵押”向“看技术”转变。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创支行,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港湾,为科创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。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、保险机构创新模式,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和风险保障。

3.加强上市培育。分层次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,实行动态分级管理。分类别打通上市渠道,推动企业根据自身禀赋和行业特点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。对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治理结构、资产合规性、用地厂房、财务法务等方面问题,组建资本市场顾问团、税收顾问团等团队,“一企一策”解决。

4.探索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。突破应收账款质押、订单贷、仓单贷等传统模式,探索建立以大数据模型为支撑的数字赋能新模式。通过搭建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,整合产业链上真实交易项下的资金流、物流和信息流,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,引导金融机构向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。

(五)开展项目路演对接行动。

1.建立项目储备库。重点围绕初创型项目和硬科技项目,通过孵化平台、成果转化平台等多渠道获取项目资源,按行业、区域分级分类建立项目库。

2.组建金融服务资源池。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需求类型,分类集聚股权基金、银行信贷、上市辅导、担保保险、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,构建优质投融资机构服务资源池。

3.组织项目路演。定期组织开展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专项路演,集聚科技创新、高端高新产业、金融资本等各类要素资源,发布科技型项目成果转化及项目融资需求,促成资源整合对接。

    4.监测项目对接情况。跟踪监测路演项目融资情况和成果转化情况,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着力提升成果转化率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(一)组织保障。

建立工作推进机制,强化部门会商,定期邀请科技、金融监管等部门召开工作会议,交流工作情况,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,商讨下一步工作措施。加强市区县联动,统筹推进项目遴选、路演、成果转化、金融赋能等工作。

(二)平台保障。

加强平台互联互通,促进各类科技金融平台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、产融金融平台等数据信息的共享。强化数字赋能,建立完善科技、产业、金融三方信息共享的数字化平台,逐步打通信息壁垒,发挥数据要素作用,提升金融服务效率。

(三)评估保障。

重点围绕拟上市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科技创新企业等,对主营业务及财务指标、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、财务规范及内部控制等内容开展专项诊断。持续监测企业孵化、科技成果转化、项目储备、资源池建立、基金投资、上市培育、科创信贷等专项工作推进情况,阶段性评估进程,适时开展通报。强化评估结果运用,探索可复制、易推广的工作成果,大力支持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重点领域企业主体的金融需求。

(四)政策保障。

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,承办全国产融合作大会、“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”专项路演等全国性投融资活动,围绕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,深入开展“产融对接、产业对接、产城对接”等路演活动,积极营造科技、产业、金融良性循环的良好氛围,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“四链”深度融合